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33章 夏家内里的乌遭

许瑶受邀参加县城的文学创作讲习班了,整个镇也只有这一个名额,能落到她头上,主要是因为顺安市文化馆早就注意到她,并把她列为了重点培养名列。

从七十年代末,各县文化馆专门负责抓群众性的业余文学创作组织辅导工作,举办文学讲座、讲习班、改稿会、笔会,以此挖掘培养新人作者。

许瑶虽然专题供稿才刚起步,但是因为顺安日报近来反响不错,一直受到县文化馆的关注,上次许瑶那篇以农民夏末秋收为题材的叙事散文,很快引起了上面的重视。

本来廖红梅还想等许瑶高考后,再征询许瑶的意见要不要参加,没想到会突发这种状况,只能赶紧告诉韩主编实情,免得顺安日报损失了这么有潜力的好苗子。

收到这个消息许瑶也很意外,七十年代末,八十年代初文学流派的多样性和思潮的活跃度都有所增加,很多作者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挖掘,像是莫严、裕华、苏彤大批年轻作家横空出世,犹如群星闪耀。

许瑶拿起笔杆子写作只是为了挣钱,没什么远大的抱负,也根本没想到会迎来这么大的机遇,这倒让她对未来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思考。

坐着拖拉机回到家,赵春兰已经等着了,顾城送下她连饭都没留下吃,就赶紧回单位去了。看到许瑶进门,赵春兰赶紧上前,焦急询问道:“瑶瑶,怎么样了?报社的人好说话吗,没欺负你吧?”

许瑶摇摇头,牵着赵春兰坐下:“没事儿,他们已经把错发的报纸都撤回了,明天还会发道歉声明。”

赵春兰松了口气:“这就好,这些人做事也太大意了,查都不查清楚,就敢胡乱往上写。”

其实就算是失忆,赵春兰潜意识里还是会流露出一些普通农村妇人不会有的知识素养,就比如说她识字,像刘英红、田秀娥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,刘英红的家庭条件相对要好些,也没念过几天书,十个字里有八个半就不认识。

可赵春兰却是认识的,光是路过报摊扫了一眼就意识到报道有问题,从这一点来看,她肯定是受过教育,只是具体到什么程度就不知道了。

许瑶沉吟片刻,把心里的打算说出来:“娘,等我考上大学就带你和军子一起搬到城里,你愿意吗?”

“搬家?”赵春兰像是受了惊,握着许瑶的力气都大了几分:“那不就是分家了,你爹肯定不会同意的!”

“不说他,单说你,愿意吗?”

赵春兰斟酌了一下,考上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